欢迎光临央视观察网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同心园地 > 机关党建 >

让党的理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沃土中

发布时间:2023-04-26 人气: 来源:未知

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一切运动也只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其理论旨归始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等,都是我们党站稳人民立场的坚定表达。党的理论只有坚持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才会对人民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也才会为人民所掌握,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解决好人民急难愁盼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创造性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针对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创造性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理念的提出,为的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造福人民作为理论创新的根本遵循,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伟力和实践威力。

人民的创新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物质条件,而且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也是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的源泉。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正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总书记指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我们党的理论,正是在不断回答时代课题中产生并丰富和发展的。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再到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正是这些敢为人先的开拓性尝试、创造性实践,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丰厚滋养。我们党只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党的理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沃土中,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积极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人间奇迹。

(作者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